動作經濟原則

 

動作經濟原則

IE對動作分析的一些方法和動作的最小單位的分析,也很適合生產管理人員在巡拉過程中應用,從而發現作業員的動作是否標准、是否合理、是否必要,對提高生產效率有很大的作用。IE對作業員動作的分析,是把作業員的動作分解為最小的動作單位。

一.動作的分類

1.      基本動作,也稱必要性動作。如拿、抓、握、移動、拆卸、使用、放手、檢查等動作是作業過程中必要動作。

2.      輔助動作,如尋找、發現、選擇、計劃、預定位、定位等,這類動作在作業操作過程中,我們本著經濟合理的原則,提高效率,應晝量減少輔助動作。

3.      延遲動作:如思考、休息、遲延(必要停頓)、故延(故意停頓)等動作,這類動作是現場IE必須消除的動作,是屬於不經濟、不合理的動作。

二.動作經濟原則

        動作經濟原則是對上述三大類動作進行研究,改善並對改善方法進行分類,消除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動作,制訂出最合理和高效率的動作和動作的順序,使作業動作達到標准化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和技術,稱為動作經濟原則。

1.      肢體使用經濟原則

a.       只要能達到完成作業的目的,手的動作越簡單越好。例如:能用手指完成的動作,就不要用手腕,即動作等級越低越好。

手的動作等級分類:

等級

手的動作分類

1

手指的動作

2

手指、手腕的動作

3

手指、手腕、小臂的動作

4

手指、手腕、小臂、大臂的動作

5

手指、手腕、小臂、大臂、肩的動作

 

b.      兩手的動作應同時開始,同時結束,因為單手作業會造成另一只手的空閑及不平衡。

c.       兩手的動作應相反,對稱地進行。如果雙手動作不對稱,其另一只手在另外一個方向作單向動作的話,是無法平衡人體重心的,這樣會造成精神和肌肉的疲勞。

d.      避免不安定的作業姿勢和上下移動,動作要在正常范圍內進行,這樣能減少較長時間的重心偏移及起坐動作。這些動作一般是機器操作員常發生的。

e.       排除不必要的動作,動作距離最短,如停頓、遲疑等動作。現在我們很多工位的工裝夾具由PE設計的,這些工裝夾具在作業使用時,都需要發生判斷、定位等。不經濟、不合理的動作。

2.      作業配置原則

作業配置指作業過程中使用原材料、工裝夾具、工具、儀器、設備等要放在規定的位置。

a.       原材料、工具、工裝夾具擺放要實行定點、定物、定量三定標准化。即這些物品

要放在固定位置、需要放什麼物品、放多少。要放在正常的視野范圍內,夠得著的地方,並按使用順序放置。

b.      原材料、工具、儀器與設備的控制按鈕和檔位等應靠近作業位置,放置在操作者兩臂正常工作范圍之內,即以人的肘為中心的小臂活動范圍之內,這樣可以以比較低級的動作即小臂、手及手指拿取物品或工具完成作業。

c.       簡化材料、制成品取放。我們在完成上述物品的規范放置後,再進一步來規范或改善放置制成品的擺放方向和位置。前一工位在完成制成品後,應注意後工序作業員的位置,應以下一個工序的取拿方便原則進行放置。另外,現場IE還要對墊片、小零件等小型物件,用輔助工具降低拿取的難度。

3.      工裝夾具的設計原則

工裝夾具是用來提高作業效率、作業質量、降低作業強度的,因此要求工裝夾具的使用必須具有可操作性、便利性,這是工裝設計的原則。

a.       工裝夾具是解放用手定位產品,而進行雙手作業。

b.      如果單純的以提高生產線效率、降低成本角度出發,應改通用工具為專用工具是最合理的,因為它適合本產品及作業員操作。

c.       工裝夾具、工具使用的便利性。工具手柄應以貼合手掌心形狀為標准;以手指動作為主的作業工具,應具備細小輕巧、輕便;以手腕動作為主的作業工具,應以工具重心傾向前端並稍重,且方便抓握為佳。

d.      工裝夾具操作應便利、動作簡單,是進行工裝夾具的效率評估的判斷的基准。

e.       晝量以夾具或工具替代手而用腳操作。

三.結論

    動作分析適合所有手工操作的作業。我們平常指個別作業員做事慢,其實就是她的動作的合理性,如輔助動作和延遲動作占用的時間。簡言之,動作經濟、合理的要求是:

1.      兩手動作應同時進行;

2.      兩手動作應對稱;

3.      兩手動作應自如;

4.      動作應有節奏;

5.      動作應考慮慣性;

6.      能用腳完成的動作,避免用手做。